女子在养生馆针灸,肺被扎破,警惕非专业养生的风险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养生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提供各种中医理疗服务,其中针灸作为传统疗法之一,备受青睐,近日发生的一起事件却为这一行业敲响了警钟:一名女子在养生馆接受针灸治疗后,不幸肺被扎破,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非专业操作带来的巨大风险,也引发了公众对养生行业监管的深思。
事件回顾
据报道,这位女子因听说针灸能调节身体机能、缓解疲劳,便选择了一家位于市中心的养生馆进行体验,该养生馆宣称拥有专业的医师团队和丰富的治疗经验,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在针灸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一根针意外刺入了女子的肺部,导致肺破裂,这一意外不仅给女子的身体带来了巨大伤害,也让她和家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之中。
养生馆乱象:非专业操作背后的隐患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关于养生馆非法行医、操作不当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一些养生机构为了吸引顾客、谋取暴利,往往聘请无资质的人员进行诊疗活动,甚至存在使用过期或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情况,这些非专业操作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更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1、资质问题:许多养生馆在宣传时夸大其词,声称拥有专业医师团队,但实际上可能并未取得相关医疗资质,这些“医师”往往缺乏系统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解剖结构、穴位分布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极易出现误伤。
2、卫生条件堪忧:一些养生馆为了节约成本,在卫生方面偷工减料,针灸等侵入性治疗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但部分养生馆却未能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增加了感染风险。
3、过度营销:为了吸引顾客,养生馆往往夸大针灸等疗法的功效,甚至承诺“包治百病”,这种不切实际的宣传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掩盖了治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监管缺失:行业规范亟待加强
面对养生行业的种种乱象,监管部门显然未能做到有效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于行业发展速度,导致一些非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打击;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人力不足、资源有限等问题,难以实现对所有养生馆的全面覆盖,消费者对自身权益保护意识不强也是导致行业乱象频发的原因之一之一,许多人在选择养生服务时过于轻信宣传,忽视了核实机构资质和了解治疗风险的重要性。
消费者如何自我保护?
面对潜在的养生风险,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学会自我保护:
1、核实资质:在选择养生服务前,务必要求查看机构的营业执照、医师资格证书等相关证件,确保服务提供者具备合法资质。
2、了解风险:在决定接受针灸等侵入性治疗前,应充分了解治疗过程可能带来的风险及并发症,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进行二次评估。
3、选择正规机构:尽量选择公立医院或具有正规医疗背景的养生保健机构进行诊疗活动,这些机构通常拥有更专业的团队和更严格的管理体系。
4、保留证据: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发票、合同、宣传资料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规范行业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女子在养生馆针灸导致肺被扎破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非专业操作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小觑,要彻底根除行业乱象、保障消费者权益,需要政府、行业协会、消费者以及从业者共同努力: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行业协会应加强自律管理、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业者则应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操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养生环境。
本文 山东三盐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ex-salt.com/post/13521.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