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甲秀楼附近景点 岳阳楼景点介绍
推荐答案
甲秀楼
甲秀楼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甲秀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甲秀楼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它始建于明代,坐落于市区内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上,是一座三层的木质阁楼。甲秀楼是第一次来贵阳的游客必去的景点,这里的夜景也非常漂亮,楼旁同样建于明代的翠微园也可一并游览。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楼高22.9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甲秀楼景区主要分为三部分,即浮玉桥、甲秀楼、翠微园。甲秀楼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其名字取“科甲挺秀”之意。这座木楼高22.9米,共有三层,顶层题“甲秀楼”三字,游客可登楼俯瞰南明河岸风光。数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在甲秀楼留下了赞美诗词,其中以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最为脍炙人口,此联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浮玉桥是一座纵跨南明河的石桥,由北向南将石木牌坊、涵碧亭、甲秀楼、翠微园串连一线。翠微园原名观音寺,现为一组将寺庙和园林结合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有亭台楼阁、假山、长廊,如今主要是当地人品茶聊天和交流字画的去处。
其他回答
岳阳楼景点介绍岳阳楼景点介绍如下: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
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岳阳楼主楼介绍:
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
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构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
多雨潮湿地区的房顶,除了用瓦以外,也还有其他许多因地制宜的材料。例如,贵州山区用层理平整的天然薄石片为瓦,也美观实用;有些山区劈粗竹、通竹节为长瓦,屋内也可不漏雨;西双版纳、德宏自治州的香茅草、东帝汶的棕榈叶、西萨摩亚的椰树叶等也都是取之不尽的房顶材料。相反,中国内陆西北干旱地区虽也有以瓦为顶的(例如宁夏),但却只有仰瓦而无覆瓦。因为这里下雨少,雨量也不多,无覆瓦不足为患。
在特别潮湿多雨的地区,还常把屋檐伸出较长,或者把屋面形状从直线变为曲线,即从顶到檐先陡后缓最后略略翘起,可使屋面雨水射出更远,即所谓“吐水疾(快速)而溜远”。在更多阴雨的地区,还在屋檐下装雨槽集中导水,以及加高房基,这些都能防止屋檐水侵蚀墙基。日本暴雨多、历时长的地区,为了防止瓦棱渗水,都用灰泥涂抹瓦接缝处,并加大屋顶的坡度以减少雨水在屋顶上的停留时间。
在季节性泛滥的地区,例如柬埔寨金边湖周围,湄公河三角洲同塔梅平原和前、后江平原地区,都是旱季可种田、雨季好捕鱼的鱼米之乡。这些地区的农民都住在高脚房屋中,旱季中可上楼下楼,雨季中跨出门槛便是水,坐着小船出入,有着独特的居住方式。
其实,不一定季节性泛滥的地区才有高脚水上房屋。热带非洲贝宁共和国最大的城市科托努附近郊区的诺库湖上有个水上村庄冈维埃,它以独特的水上房屋建筑和居民的原始生活方式吸引着那些久居陆地高楼的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使这里成为贝宁的三大名景之冠、西非的旅游胜地。
柬埔寨高脚房屋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城市里,也有许多与这种气候相适应的建筑,最典型之一要算是街道两旁的行人廊(俗称骑楼)了。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厦门、汕头、广州、南宁的许多城市都可以见到,街道两旁的商店楼房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以避免热带骄阳的直接照射并解决行人、顾客的避雨问题。许多中小城镇一般也有把屋檐延伸以构成行人廊的建筑,例如福建漳平、广东梅县等城镇的柱式支撑行人廊,福建龙岩等地的行人廊则以拱代柱支撑,远看街道两旁就似长长的拱桥一般。正因为有了这种行人廊,许多热带城市居民上街常常不带雨具。
中国南方地区的骑楼雨和雪虽然降水性质不同,但多雨和深雪对房屋居住的影响,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世界上的多雪地区,街上积雪厚度可以没人头顶。在日本本州地区西海岸,冬季正处在西北季风的迎风侧,是世界冬季多雪地区之一,许多城市在冬季都要在加长的屋檐下加设临时墙壁,形成封闭的行人廊如长冈市和高田市等,冬季积雪特多,还有专门的木制行人廊,称为“雁木”。积雪深厚的日本山区,房屋大都造成两层楼,冬季底层被雪围困,还可以直接走屋外楼梯,由二楼出入。
此外,在积雪多的地区,由于房屋受雪压过重会受到损害,因此除了加固房顶,例如加密椽子和屋檐加支撑等措施以外,屋顶坡度一般较陡,以尽量减少屋顶积雪。中欧山区和西北欧地区中世纪的尖顶房屋就与多积雪的气侯有关。
本文 山东三盐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ex-salt.com/post/1367.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