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课程标准怎么写 记金华双龙洞课前3分钟教案怎么写

admin 阅读:107 2024-02-04 00:58:10 评论:0
问题描述 小石潭记教案课程标准怎么写

推荐答案

编写小石潭记的教案,需要根据相关的课程标准进行设计。以下是编写小石潭记教案的一般步骤: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小石潭记的内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3.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根据小石潭记的情节和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把握。


4.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如讲述、讨论、分组活动、多媒体资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教学评估:确定教学评估方式,如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作业等,以检验学生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拓展活动:设计拓展活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小石潭记相关的主题和文化背景。


7. 教学反思和调整:根据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总结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在编写教案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并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其他回答

记金华双龙洞课前3分钟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写其中9个。正确读写“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4.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学生描述并谈感受)正值阳春三月,我们随叶圣陶老先生去游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同学们知道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双龙洞有哪些吸引我们的景色,叶圣陶先生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

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

课前同学们已经认真地预习了课文。首先我们交流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的读音。

浙(zhè)江 调(diào)子 一转(zhuàn) 突兀(wù) 蜿蜒(yán) 孔隙(xì) 即(jí)使

2.出示文字投影片②,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突兀森郁:突兀、高耸;森郁、森林、草木茂盛、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

重点理解“进”:平房的一宅之内有几排,一排为一进。

3、交流生字的写法:

学生以各种方式交流预习写字的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教师提示:小组内接龙读文章,相互评价;指名接龙朗读,组织评价。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默读勾画)

2、教师引导交流,教师板书:路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3、师:你能以小导游的身份上台结合板书讲讲作者的游览顺序及景点吗?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有关段落再次朗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案# 导语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

 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板书:()的颐和园

 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再读课文,理脉络

 1、播放课件,师配乐简介颐和园。

 [美丽的、优美的音乐再配上教师深情的介绍,“颐和园”这座美丽的*在学生心目中逐渐丰满起来。]

 2、那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美景呢?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点,用“”标出来。

 3、交流并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4、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游览顺序。

 [学生在读书批注、交流的过程中理清了课文的线索,知道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创设情境,当导游

 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颐和园的门口,如果你是导游的话,你准备怎么样向游客介绍颐和园的游览路线呢?(出示平面图和导游词)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在四人小组内选出一名小导游,其他三个同学就当游客。好,现在请你在四人小组内准备,想想怎么介绍比较有礼貌,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

 2、邀请学生上台当小导游作介绍,师生互动。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当小导游”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学当导游介绍颐和园的游览路线,先在四人小组里交际,再全班互动,既是对所学语言的有效运用,又提升了学生交际时的语言素养、文明素养,把文本语言转化成交际语言,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还原生活、服务生活。]

 三、研读课文,赏析长廊。

 1、下面我们就跟随导游,先来游览一下颐和园中最有名的长廊。(出示:长廊图)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好好感受一下这别具一格的长廊。

 2、读了文字之后你感受到了什么?(长、美)

 3、交流反馈:

 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引导:从哪些词中看出了长?(七百多米,273间,一眼望不到头。)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1992年他被认定为“世界吉尼斯记录”,怎样?够长吧。(出示长廊)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一下。

 指导朗读。

 [让学生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长廊之长,再通过图画对照,读出长廊的“长”,使朗读变得有声有色。]

 ②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A、过渡:是啊,这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为273间,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了长廊的长,那这长廊给你的印象仅仅是一个“长”字吗?

 B、你从哪里读出长廊的美了。出示句子、指名读句、你觉得长廊美在哪?(画的数量多、种类多)把你理解到的读出来。

 C、(点击课件,欣赏“横槛”上的画)

 D、那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长廊的美吗?指导朗读。

 [文本中对彩画的描绘仅限于抽象的文字,适时用多媒体呈现那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彩画,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而后再指导学生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

 ③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你还从哪里体会到长廊的美?(花的那句)长廊两旁载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四季常开不谢,谁能把这浓浓的花香给读出来。闻到了吗,这夹杂这淡淡花香的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了,令人神清气爽。谁愿意来赞美一下它,听了他的朗读,你想说些什么?

 四、多元写话,表达心声。

 同学们假如你就置身在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移步换景,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的眼前,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把你此刻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先练习写话,再交流诵读)

 出示:我想说:“()。”

 (老师建议你可以说自己欣赏长廊后的感受,也可以对建造颐和园的工匠,对曾经破坏过颐和园的外国侵略者说说心里话……)

 [读书的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让学生先想象、再书写、最后念读,有机地把读书与创造思维结合起来,把读书与说写结合起来,这样的多元写话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配乐齐诵,积累语言。

 1、配乐齐诵。长长、美丽的长廊让游客如痴如醉,让我们用美美的朗读声再来尽情地赞美一下长廊吧!

 2、积累语言。擅长背诵的同学可以背一背,想摘抄的同学可以把好词佳句抄在采密本上。

 [课文语言优美,在美读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让学生背诵、摘抄下来,符合新课程重视背诵、积累语言的要求。]

 总之,本节课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环境,创设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保证学生自读、自悟、自创的时间,创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也是新时期我们年轻教师不懈的追求!

篇二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那里有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⑴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⑶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课后小结〗

 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没有感性认识。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还要求学生回家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如、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然后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制作了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学时,让学生边游览边谈体会与感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对颐和园的景色优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主观感受,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新鲜感也很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自主,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千万不可忽视与互动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⑴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⑵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⑴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⑵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⑶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⑴学习第一层:

 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⑵学习第二层:

 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

 提问:

 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⑶学习第三层:

 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提问: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

 (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

 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

 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课后小结〗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我重点设计了“读景”这个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运用了看、听、读、比划、说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听录音、看影碟、看等教学手段与朗读教学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

 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⑴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⑵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⑶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⑴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⑵学生模仿练习。

 ⑶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课后小结〗

 精心设计比较训练,指导划重点词句,引导复述课文,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理解、阅读、说话等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特别是所设计的小导游选拔赛更为全堂课增色不少,竞赛的激烈,情境的优美,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游览的愉悦中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竞争意识。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

 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并给生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查找有关感受景物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板书:长、美)

 3、出示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提问:观看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几千幅画没有哪两面三刀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 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第一层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 句。)

 5、总结。

#教案# 导语本文由四份阅读材料构成。材料一介绍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与赞颂之情;材料二介绍了故宫因火而遭毁坏,后又修复的过程,具体介绍了梁九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重建太和殿的工作的,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技艺;材料三是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的一幅截图,向游客简单介绍了故宫,并介绍了去故宫博物院参观的方案;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课文原文

 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下面的材料?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材料一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时,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个长方形小广场。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风、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据说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有改动

  材料二

 一个寒冷的冬夜,太和殿西侧的御膳房突然起火,大火一路蔓延,两小时后烧着了太和殿。此后太和殿在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始终是废墟一片。

 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天下太平。此时的康熙皇帝才腾出手来重建太和殿。

 这次修复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太和殿上一次重建是在明朝天启年间,此时已经过去六十九年,人们不知道太和殿各部分确切的建筑比例与数据。一位叫梁九的人使这件事有了转机。梁九从明朝崇祯年间进入工部,已经在工部任职四十多年。

 梁九按照一比十的比例,做了一个太和殿的木模型,依靠对这座模型组件的放大制作,完成了太和殿的结构搭建。令人称奇的是,放大出来的每个木件安装上去都严丝合缝。

 康熙三十六年,太和殿落成。

 ——选自马兆锋的《燃烧的黄龙旗——在繁华中沉沦的大清帝国》

  材料三

 故宫博物院欢迎您!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2011年7月2日起,故宫博物院施行自南向北单向参观方案:午门(南门)为参观入口,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神武门(北门)为参观出口,观众参观结束后可由神武门或东华门(东门)离开故宫。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鳌、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藻井”等6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生齐读课题:《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根据不同的任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1)重点指导:紫禁城(jīn) 鳌头(áo) 金銮殿(luán) 额枋(fāng) 蟠龙(pán) 攒(cuán) 磬(qìng) 鎏(liú) 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óu) 藻井(zǎo)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请学生根据找到和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师引导: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你应该重点阅读哪几个材料呢?

 学生交流: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师:阅读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

 (1)学生边读边画出行踪词和方位词:

 ①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②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学生交流,师点拨:(课件出示:故宫博物院的加文字介绍。)

 (3)小组合作:画出故宫参观的路线图,并讨论、交流。推荐优秀小组用投影仪,展示解说,其他小组可以相继补充。

 师点拨,学生总结: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2.快速阅读材料一,思考: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

 (1)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外到内)。

 (3)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②打比方: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③作比较: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3.仔细阅读材料一5-8自然段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思考:

 (1)第6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师引导学生找: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的用意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为什么多次写龙?

 师引导学生交流:

 ①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②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四、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故宫博物院》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说明文的枯燥性。观看后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选择一两个景点,作讲解。

 温馨提示:要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按照空间顺序有序的讲解说明。

 3.师总结: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我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同学们,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吧!

 五、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完善本节课画的故宫参观路线图。

 2.小练笔:我的书房

 要求:

 (1)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按照空间顺序,由外到内,来介绍书房的总体特点。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的介绍我的书房。

篇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出示,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故宫:1.平面图2.平面示意图)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美国的奥巴马总统访华时就游览过故宫。故宫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 参观路线图)

 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

 1、参观路线图

 ①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的?)

 ②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板书:由南向北)

 出示: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2.检查指导任务

 (二)介绍一两处景物

 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出示: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 威严。

 D.重建

 (讲解时,适时板书:太和殿台基外观内装位置和功用重建)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代表性。

 4.请大家阅读《材料二》,这也是一段与太和殿有关的材料,阅读后,提取相关信息补充到解说材料中去。

 5.你知道该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和殿呢?(学生自由说,可以从台基——外观、内部——位置和功用的顺序,也可以是其他顺序。)

 五、合作探究,课堂小结。

 (一)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汇报,评价,指导。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A.规模宏大壮丽: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十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B.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桂,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一,有行龙、开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化美。

 C.布局统一:

 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门;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三大殿建筑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紫禁城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二)课堂总结

 1.北京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本文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用简短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博物馆。学习本文,我们要明确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把握方位词语。

 2.我们根据不同的任务有重点地阅读材料。

本文 山东三盐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ex-salt.com/post/1744.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