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哪个城市最美丽 人类群星闪耀时英文名
推荐答案
柏林(Berlin),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于德国东北部,也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经济中心。柏林是非常漂亮的城市,有很多著名旅游景点。柏林地处德国东北部平原上,地貌柏林的地势低平,但稍有起伏,平均海拔35米,地层属于沙质,施普雷河和大量湖泊、运河点缀其间,为柏林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同时也使柏林地区森林茂盛。现将柏林著名旅游景点介绍如下:
1.国会大厦.
德国国会大厦官方名称为“帝国议会大厦大会场”,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中心区的一座建筑。它首先是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后来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共和国议会的议会会址;从1994年开始每五年德国联邦大会在这里选举德国联邦总统;从1999年开始它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
德国国会大厦体现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罗克式的多种建筑风格,是德国统一的象征。由于当时威廉二世的反对,建筑上的铭文“为了德意志人民”是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被镶上的。德国国会大厦现在不仅是联邦议会的所在地,其屋顶的穹形圆顶也是最受欢迎的游览胜地,它不断更新的历史映射着自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历史的各个侧面,每天平均有8000名来访者。
在国会大厦改建前就已经有在大厦内陈列艺术作品的计划,这个计划在改建过程中被采纳。国会大厦是柏林市中心政府区的建筑中艺术陈列的中心建筑,在改建过程中又有18位艺术家受邀请为大厦提供他们自己的作品,除德国知名的艺术家外,鉴于柏林过去被占的历史,英国、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的艺术家也受邀。除此之外大厦内还陈列着许多收买或者租借的艺术品,大厦内共陈列有近30名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国会大厦的穹形圆顶每天8:00-24:00对外开放,可免费参观,请注意算入等候时间;在不召开议会时,议会大厅也可免费参观。星期一至星期五从九点到十七点,周末及节假日从十点到十六点,每整点有讲解。
2. 波茨坦广场.
最初的波茨坦广场只有一个十字路口。之后,在这里建起了波茨坦火车站,从而发展成交通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也成了首都生机勃勃的都市生活的代名词。二次大战中,广场遭到严重毁坏。由于它地处美、英、法、苏管辖区的交界处,并有柏林墙横穿广场,使这繁华一时的城市中心,在战后被沦为没有人烟的隔离区。
柏林墙倒塌之后,波茨坦广场曾是欧洲最大的建筑工地。1993年至1998年间,这里建起了戴姆勒·克莱斯勒区,其中有办公楼、商店、饭店、居民住房、餐馆以及Stella-音乐剧院和一个卡西诺场。22层高的德比斯大楼(debis-Haus)由累措·皮亚诺(Renzo Piano)设计,其巨大宽阔的正厅内设有Jean Tinguely的机械雕塑\"Meta-Maxi\"。与其相连的是一家全景电影院和购物中心阿卡丹(Arkaden),内有各式商店,商品种类繁多。
2000年,座落在肯珀广场的索尼中心正式开放,索尼公司的欧洲总部设置在此。七栋大楼环抱在一起,被围成的中心区宽敞明亮,上有一带皱褶的蓬式顶盖。这组超时代的建筑群还包括有一家新的电影博物馆、两家电影院、一家全景电影剧场、餐馆和一个叫做“音乐箱”的观众与“展品”可以交流的展览。
带有红砖外墙的克尔霍夫大楼内有欧洲最快的电梯,游客可以乘此电梯上楼,饱览市容风光。 波茨坦广场位于Potsdamer Platz 10785 Berlin,是新柏林最有魅力的场所。其引人注目的建筑集餐馆、购物中心、剧院及电影院等于一身,使它不仅吸引着观光的游客,也吸引着柏林人经常到此一游。而以前的波茨坦广场只成为现在广场中的一小部分。
3.博物馆岛.
博物馆岛的最南端,紧邻宫殿大桥和柏林大教堂的是老博物馆(Altes Museum),在它前面伸展着卢斯特花园。最北端是新博物馆(Neues Museum)和老国家艺术画廊(Alte Nationalgalerie)。面向西侧的是佩加蒙博物馆(Pergamonmuseum),最外侧的是博德博物馆(Bodemuseum)。
这组经过百年历史建造完善起来的博物馆群体建筑在二次大战中70%以上被毁,二次大战之后,东西柏林0,博物馆中的藏品也被分散在东西柏林多处。要对博物馆进行重新修复,并将以前的藏品大部分物归原处,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1999年,这组博物馆群落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看 点 五个博物馆
老博物馆建于1830年,由申克尔设计。内部的圆形大厅带有高大的圆顶,将馆内的古代艺术雕塑藏品笼罩在迷人的氛围中。 新博物馆建于1843年至1859年,由F·A· Stüler设计。新博物馆是为分担老博物馆的藏品太多的压力而建,曾展有人类发展史展览,整个建筑也依展览内容,同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相呼应。二次大战中的轰炸使新博物馆成为一片废墟,重建工程由建筑家David Chipperfield设计,预计到2007年完成。 国家艺术画廊,现称老国家艺术画廊,建于1867年至1876年,同样由Stüler 设计,由Johann Heinrich Strack 完成。最初意在建造一个“科学家的殿堂”,建成之后却成为德国十九世纪绘画的收藏馆。建筑外层带有高大、宽阔的阶梯,和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骑马铜像。整个建筑于五十年代被重新修建。自1997年起再次得到重修。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建成的博德博物馆是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建筑强悍的圆顶和宏伟的入口大厅宛如横跨在施普雷河上的一条大船。当时的博物馆大臣威廉·冯·博德将内部的展厅按照各各时代的风格逐一进行设计。该馆的修复工程将于2005年完成。馆内的绘画藏品现在可在文化中心的名画陈列馆内欣赏到。
岛上最年青的建筑是1930年建成的佩加蒙博物馆,展有气势磅礴的宙斯祭坛,巴比伦的-大街Ischtartor及罗马式的Milet大门。 介 绍 位于Unter den Linden / Am Kupfergraben 10178 Berlin (Mitte),博物馆岛上的建筑群是一组独特的文化遗产。岛上的五座博物馆形态各异,却又和谐统一。
4.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
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的国家象征标志,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东侧是巴黎广场(德语:Pariser Platz)和菩提树下大街(德语:Unter den Linden)的尽头,西侧是三月十八日广场(德语:Platz des 18. März)和六月-街(德语:Straße des 17. Juni)的起点。
勃兰登堡门东侧的巴黎广场,纪念1814年普鲁士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占领巴黎而命名。菩提树下大街从勃兰登堡门向东横穿柏林市中心,一直通往柏林博物馆岛和柏林电视塔,是欧洲最华丽的大街之一。
建筑特点:勃兰登堡门高26米,宽65.5米,深11米,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以雅典卫城的城门作为蓝本,设计者是普鲁士建筑师朗汉斯。它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径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撑着平顶,东西两侧各有6根,依照爱奥尼柱式雕刻,前后立柱之间为墙,将门楼分隔成5个大门,正中间的通道略宽,是为王室成员通行设计的,直至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王室成员和国王邀请的客人才被允许从勃兰登堡门正中间的通道出入。大门内侧墙面用浮雕刻画了罗马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的海格力斯,战神玛尔斯,以及智慧女神、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保护神米诺娃。
与勃兰登堡门门楼相连的南北两边翼房曾用于守卫和关卡,柏林城墙拆毁后被改建成敞开的立柱大厅,以便和勃兰登堡门的风格相一致。
勃兰登堡门的庄严肃穆、巍峨壮丽充分显示了处于鼎盛时期的普鲁士王国国都的威严。
5.柏林电视塔.
电视塔建于1965年至1969年,是“世界高塔联合会”会员。塔身为钢架水泥结构,高250米。电视塔高368米,是柏林最高的建筑,深受游客的喜爱。塔上的观景台高203米,在观景台上可饱览市容风光。
塔身顶端的圆球为钢架结构,圆球内共有七层。乘电梯40秒钟可到达观景台。观景台上有天线咖啡厅,30分钟自转一周,游客可以在此看到整个城市叹为观止的景观,尽享柏林城的魅力。塔身上边是118米高的电视天线。 看 点 1969年至1972年,由Walter Herzog和Heinz Aust设计,在电视塔脚下建起了亭式基座。基座由三个带有褶状房顶的侧翼组成。其中之一,便是柏林旅游营销有限公司为游客安排的旅游信息咖啡馆 。
6.东边画廊.
分离期间,彩色装饰画家和艺术家以墙代纸,柏林墙西侧一面曾是倍受青睐的做画场所。柏林墙倒塌后,一些著名的喷画艺术家在长期保留墙段的东侧一面作画,诞生了今日的画廊。
1990年9月28日世界,最大的露天画廊在东火车站至奥伯鲍姆桥之间正式开放了。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长1316达米的柏林墙段上,创作了不同主题的绘画。1991年,这段柏林墙被列为保护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Dimitri Vrubel的“兄弟之吻”,Gerhard Lahr的“柏林-纽约”等。这些绘画在过去的几年中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正在修复之中。
7.德国总理府
1991年6月20日,重新统一的德国再次选择柏林做为首都。之后,举行了在施普雷河湾政府建筑造型设计的投标活动。柏林建筑师Axel Schultes和Charlotte Frank以他们的“联邦纽带”设计中标。“联邦纽带”横跨施普雷河,将东西柏林连在了一起。作为“联邦纽带”组成部分之一的联邦总理府由中间的九层主楼及较低向两侧延深的两翼组成。
建筑上部18米高的半圆形是主楼的标志。 看 点 联邦总理府的玻璃外墙使建筑透明、宽阔,12米高的石柱使玻璃外墙结构清晰,并产生了内外响应的-效果。
联邦总理府两翼为办公区,主楼入口大厅宽阔宏大,用于接待贵宾。透过总理会见层的透明玻璃或站在阳台上,可以望到蒂尔加藤公园美丽的景色。用于接待国宾的贵宾接待庭院内,装饰有西班牙艺术家Eduardo Chillida的巨型铁质雕塑“柏林”。 是新建政府区最醒目的建筑之一。这座白色大厦是“联邦纽带”的一部分。“联邦纽带”将新建建筑连在一起,同历史建筑国会大厦遥相呼应。
8. 莱茵河
莱茵河在欧洲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它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德国注入北海,沿途的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和荷兰都留下了它的足迹。自古莱茵河就是欧洲交通最繁忙的水上通道。莱茵河流经德国的部分长865公里,流域面积占德国总面积的40%,是德国的摇篮。从科隆到美因茨的近200公里的河段是莱茵河景色最美的一段,这里河道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见底。人们坐在白色的游艇之上,极目远望,碧绿的葡萄园层次有序地排列在两岸,一座座以桁架建筑而引人注目的小城和五十多座古堡、宫殿遗址点缀在青山绿水之中。一段段古老的传说不时把人们的思绪带向遥远的过去,人们深深地陶醉在这充满浪漫情趣的多姿多彩的莱茵河美景之中。
在宾根城外莱茵河心的莱茵岛上有一座“鼠塔”。据说它是由罗马元帅德路威斯在公元前8年修建的关税塔。相传公元10世纪时,美茵茨主教哈托二世为人吝啬残暴,他不顾百姓的饥苦,把大量粮食藏在塔中。百姓忍无可忍。将他禁锢在塔中,主教最终成了成群的老鼠的美餐。由此,“鼠塔”成了关税塔的别名并一直流传至今。今天“鼠塔”作为莱茵河上的信号塔指导着来往船只的航行。与塔隔河相望的是享有“红葡萄酒之乡”的美誉的阿斯曼斯豪森市。尼德瓦尔德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尼德林山下。纪念碑高35.5米,是为纪念1871年德意志统一帝国而建造的。
顺莱茵河而下,地处圣·哥阿和圣·哥阿斯豪森之间有个地势十分险恶的狭窄地段,右边有巨石赫然突起,直刺云天,这就是“洛雷莱山崖”。崖高132米、宽90米,陡峭的岩壁像一个美丽的少女亭亭屹立于莱茵河的弯角处。每当河水下降时,人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危险的“七少女”暗礁,传说它是由铁石心肠的美女变成的。这些奇特的暗礁在落日余辉的照耀下就像少女在梳妆打扮,姿态妩媚迷人。自古已来,这里暗礁林立、漩涡四起,给无数的船夫带来了灾难,并由此产生了船夫被妖女洛雷莱的美姿及动人的歌声所迷惑而丧身江水的动人传说。这是莱茵河浪漫色彩的象征,每当游船在此经过,罗累莱之歌就会响起,美妙的歌声把人们带进了童话般的梦境之中。
在莱茵河畔有一座历史名城吕德斯海姆,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城,它因其拥有一条中古时代的德洛塞尔小巷而闻名。如今,这座小城已成为旅游者必经之道。德洛塞尔小巷巷宽不足5米,两旁排列着一座座黑色桁架小楼,楼层向街心突出,极险且极富建筑艺术美感。楼上楼下鲜花点缀,铺面精细而高雅。小巷的路面是用石子铺成的。这里天天都有快乐的庆祝活动。古老的建筑艺术、欢乐的节日气氛,无不令游客在此乐不思返。
莱茵河两岸的许多重要城市,如美因茨、科布伦茨、波恩、诺伊斯和科隆,它们原本都是从军事基地变为贸易场所而后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的。在莱茵河两岸至今仍保留着五十多座城堡、宫殿的遗址,每座城堡都有它们自己的名称。每一座古堡都有一段古老的故事和传说,它记载着英雄们气吞山河的业绩及幽幽的儿女恋情。古老的城堡、迷人的传说伴随着游者整个莱茵旅程。
莱茵河上游瑞士北部与德国交界的地方,有宽达110米的莱茵河瀑布。胆大的游人可以乘着小舟,随波起伏直抵瀑布下面。莱茵河中游,从宾根到德国波恩这一段,峡谷幽深曲折,景色十分壮丽,关于莱茵河的许多古老的传说都发生在这里。
9.德国历史博物馆
现今的德国历史博物馆由两座建筑构成:位于菩提树下大街”的军械库大楼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巴洛克式建筑,此里常年举办“德国历史——图片与见证”展陈列的8,000多件展品在欧洲背景下为您讲述德国历史。由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现代展览馆分为四层展区,举办大量专题展介绍重要历史事件。
其他回答
人类群星闪耀时英文名“人类群星闪耀时”英文名是: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人类群星闪耀时》(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本书以言简意赅的语言展现了恢弘壮丽的历史画卷,同时将一个个知名或者不知名的历史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活灵活现。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主要作品有《三大师传》《象棋的放事》《昨日的世界》等。
青年时代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鼓吹欧洲的统一。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本书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4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滑铁卢的一分钟、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黄金国的发现、 英雄的瞬间、飞越大洋的一次通话、逃向上帝、南极探险的斗争、封闭的列车、西塞罗、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以及。
而这14个历史瞬间神奇地降临到14位传主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
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边城》赏析2000字
《博弈人生》,也译作《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般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述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
童年就看过这本书的小人书。再次阅读,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就是一页页的连环画。可见这本书的魅力,让我打开了让尘封的记忆。
从“当一个人长期面对孤独时”这个角度来看。
为何学棋?
主人公被纳粹被关进了一个单间。《博弈人生》的核心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法西斯对“人”的理解是,没有人能在“虚无”面前坚持下去。为榨取钱财或重要价值的情报,他被关到空无一物的牢房,没有时间,没人说话,只有孤独,孤独,孤独。不间断没有规律的提审,枯燥的令人发狂。精神的压抑紧张,他的神经开始崩溃。直到在一次审讯时偷得一本棋谱,150场国际象棋决赛的棋谱,用记忆棋谱,自己与自己博弈,用象棋填满自己的一切时间,对付能将人摧毁的单调的空间和时间。
如何学棋?
为保持长久的吸引力,他把时间划分,上午两盘,下午两盘,晚上快速回顾。棋类游戏的功效是将一个人的脑力集中在一个狭小的领域,无论如何用功思考,都不会让大脑疲劳,而让它更加敏捷,活跃。下棋唤醒了他对艺术和娱乐的理解力。领悟了下棋的诀窍是要有前瞻性,要有贯通和反攻的意识。
如何渡过瓶颈期?
下到3个月左右,每一盘棋谱都下了二三十遍,新鲜感和惊奇感消失殆尽。走出迷津的唯一出路是不去遵循老路,而是自创新路,自己挑战自己。左右互博这样一种双重的思维事实上是以人的意识的完全分裂作为前提的,那就要求人的脑子像一部机械仪表一样,能够随心所欲地打开或者关上。所以说,想把自己当作对手来下棋,就像想跳过自己的影子一样的不近情理。
从茨维格小说看偏执型人格
茨威格的小说主人公很多具有偏执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
如茨威格所说,思想虽然没有实体的,也要有个支点,一失去支点它就开始乱滚,一团糟地围着自己转;思想也忍受不了这种空虚。
解决偏执型人格问题,加强自我认知,以心交友,及时纠偏错误思维。人生如棋局,面对迷局,以正确棋路应对,给思想一个支点。
古城书韵
这原本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边城》
金色的光穿透云层,铺在鸳鸯江上,隐约几只渔船划过江面,星星点点。紧接的一场蒙蒙细雨,是南方小城独有的情韵。晨光弥漫了整个河岸,空气中氤氲丝丝泥土清香,早起的人们在细雨中漫步,游人打着一把油纸伞,在堤岸边领略小城早色。远方的来客啊,南方多阴雨,愿你缓步当歌,一缕炊烟似是梦中多归客。此景,甚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一个山环水绕的历史古城里,人也滋润美艳至极。不比北方的豪情,南方的女子,多是温润细腻而多才情,山城水都孕育了多少文学的灵魂。而我也乐得自在,从小耳濡目染中爱着书籍和文字。学习生涯总是苦中作乐的,在人人竞争的大时代,知识的储备量就是第一资本,无论何时,多读书总是好的,无论是与数理化的斗争或是文科的背默,都将在人生历程里留下难忘的记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爱和悲悯。不比往日学习的匆忙,每每持书一卷在窗台仰坐,我便能静上一天,书中的纸墨书香深深吸引着我。
我最爱的读书地点是学校的石椅,在一片红枫的艳丽色彩下,它平凡普通的在那儿。当午后的暖阳穿透树枝和文字,那斑驳树影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纸质书发散的魅力是电子书而不能比的,它的每一个文字和标点符号都显露着作者的每一次心跳,每一个呼吸。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说书者,它静默无言,在跟你娓娓道来作者的心绪。在美好的下午,去图书馆找书看,已经是我课余时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邂逅了沈从文的《边城》。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山城水都女孩儿来说,看这本书就像是在用文字的方式欣赏自己的家乡,家乡的每一座石桥,每一处景致,每一段小溪流水就那样自然而然的在脑海里一一过目。
几年前曾领略过凤凰古城的美,它是“边城”的原型。那里浓厚的乡土气息吸引了我,一条河流就那样悠扬啊漫长的流到了城边,不知来时路,也不问归处。河边吊脚楼,河上石板桥,石板桥上的游人,是摄影师作品里的靓丽风景。“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美人,美景融为一体。无比和谐而又充满了各自的与众不同。在小巷里,琳琅满目的饰品和民族服装很是抓人眼球。充满文艺气息的小酒吧里,民谣歌手弹着他那迷人的吉他,仿佛在说着这风光古城的辉煌历史,讲故事的人入迷了,听故事的人听醉了。古城的夜晚大概是最撩人的了,没有霓虹灯的璀璨但却有篝火的迷媚,没有演奏会的宏大,只有几把吉他,几支笛,一把二胡一个鼓。街边的艺人就这样自顾自的弹着,唱着。游人们喝着,吃着,谈天说地着,一切都慢下来了,一切都随着河流的缓慢而静止。远离都市的喧闹,它带来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安乐。读过《边城》便知小城情趣,去过古城便知作者心绪。 在那个夜晚,我做了一场特殊的旅行,我又重新捧起沈从文的《边城》,再读,便有另一番感触。眼前心上的,是我的家乡梧州。那里淳朴的民风感染着我,令我不禁感叹我们家乡的骑楼城,夜幕当空,华灯初上,无比旖旎。绚烂的灯打在鸳鸯大桥上,七彩的江面令人叹为观止。不比夜晚的风情万种,早晨的小城是静谧的,像一个含羞的少女,散发青春的美丽。望鸳江春泛,一清一浊,一婉约一豪放,是苏子笔下的:“我爱清流频击楫,鸳江秀水世无双。”凤凰古城的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皆是山环水绕,却又各有特色。这类小城,让人萌生千百个喜欢的理由。
我羡慕那些能把景致写得如此真实的人,每每看到精致处我总会惊叹不已,究竟是有多深厚的文学底蕴才能写下如此词句。说多了就是,爱生活,爱读书罢了。在那个没有电子的时代,信纸是心绪,而书则是寄托。每每有着共鸣的人,一定有那么几本同样爱看的书,它是精神文明中伟大的杰作。在这个繁华绚丽的时代,电视剧**代替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我还是希望,多看书。纸墨书香带来的情致和温暖皆是这些不可比拟的。人与人之间变得更融洽,更有气质,更具文雅,都可以归功于看书。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是脊梁,而“礼仪之邦”的美誉不能徒有虚名。
在学校的综合楼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牌匾正闪着独有的光芒。 在教室的每一个位置,同学们认真看书的场景感染了红枫树的每一片枫叶。红枫精神在学校里延续,读书所带来的爱和对事物宽容悲悯的气量会为人所称赞。读书风气在社区里传开,人人讲礼貌懂文明的好习惯在古城里划下了这个时代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流过,美好依旧,如茨维格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本文 山东三盐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ex-salt.com/post/1749.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